【48812】量天度地衡万物--我国计量简史
本书是一部计量史作品,其写作意图是要提醒我国计量的大致描摹与前史上计量学家对计量展开之奉献。之所以挑选计量史作为研讨目标,与计量在古代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
计量事关国计民生,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层特色,是保持国家机器正常运作并保证其经济和科学技能得以持续安稳展开的根底。对计量的重要性,咱们的先人早有知道,并为推动计量科技的展开和计量办理做出过行之有效的实践。就前史而言,早在公元前4世纪,秦国的秦孝公就全力支持商鞅变法,此次变法在我国前史上首开以国家力气从法令层面推广一致的衡量衡准则之先河。这今后一百多年时刻里,秦国衡量衡从始至终保持安稳,这为秦国的强盛以及最终一致我国奠定了经济和技能根底。古代学者对计量的重要性有充沛论说,孔子就曾把“谨权量”作为其治国战略之一大加宣讲。回忆古代我国,历朝历代,没有不重视计量问题的。前史告知咱们,计量的安稳与社会持续健康展开具有互动联系,计量情况是社会情况的缩影。计量集中体现了民间传统文明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计量的重要性,决议了计量史的重要性。研讨前史学、研讨科技史、研讨古代社会经济和文明,绝不能置计量史于不管,这是显而易见的。本书便是笔者习惯前史学研讨的这一内在要求所做的一种尽力。
在我国,计量史的前身是衡量衡史,而衡量衡史研讨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一些学者在研讨前史时,现已触及衡量衡史的内容。例如,清末吴大澂的《权衡衡量试验考》,据古代器物计算其时衡量衡单位量值,颇有参考价值。民国时期,王国维、刘复、马衡、唐兰、罗福颐、陈梦家、吴承洛、杨宽等对衡量衡史皆有所作品。特别是1937年,吴承洛在商务印书馆出书的《我国衡量衡史》一书,尤值得一提。该书是我国前史上榜首部衡量衡史专著,对我国衡量衡史系统的树立有开山之功。新我国树立后,衡量衡史研讨呈现了新的局势。1981年,国家计量总局主编的《我国古代衡量衡图集》在文物出书社出书,该书是榜首部将古代衡量衡什物以图文并茂方法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学术作品,其出书为学者对古代衡量衡的研讨供给了极大的便利。1993年8月,我国社会科学出书社出书了郭正忠的《三至十四世纪我国的权衡衡量》,该书对唐宋时期我国兴旺的衡量权衡做了系统整理,总结了该段时期我国衡量衡展开的特色,并发掘出了很多新的史料,丰厚了衡量衡史研讨。丘光亮的《我国历代衡量衡考》是一起期另一部优异的衡量衡史专著,该书聚集吴承洛《我国衡量衡史》和文物出书社出书的《我国古代衡量衡图集》之精华,加上作者自己很多的考证,将度、量、衡排列,按朝代次序别离论说。该书于1992年由科学出书社出书,将我国古代衡量衡的典型相貌展现在了读者面前。9年后,丘光亮的另一巨作《我国科学技能史·衡量衡卷》由科学出书社出书,该书在作者同类作品根底上,系统总结了我国历朝历代衡量衡展开情况,提出了很多新见地,是我国衡量衡史的老练之作。
我国有高质量的衡量衡史,但在21世纪之前,却从未有过系统的计量史。这尽管令人遗憾,却是不争的现实,以至于2001年我国大百科全书出书社出书的《质量、规范化、计量百科全书》就由此以为,计量在前史上便是衡量衡。这种说法当然是不精确的,我国古代计量的内在远非衡量衡所能容纳,它还包含时刻计量和空间计量。后两者的研讨在天文学史和物理学史已有深沉根底,对其展开梗概,这儿不再赘述。
正是学术界有了丰厚的衡量衡史研讨,有了丰厚的对古代空间计量和时刻计量的研讨以及很多相关的对古代社会的研讨,才使得计量史的面世成为可能。
20世纪90年代,笔者开端测验在前人研讨成果的根底上,展开计量史的研讨。2000年,我国大百科全书出书社出书了笔者编撰的《计量史话》一书,该书是我国学术界清晰以计量史冠名、全面研讨包含衡量衡史、时刻计量、空间计量和计量社会特色在内的我国计量史专书。该书的面世,为我国计量史的表述系统供给了一个可供参考评说的模板。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计量史研讨呈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局势。先是《计量史线年,丘光亮的《我国物理学史大系·计量史》由湖南教育出书社出书,该书以衡量衡史为主,一起增加了时刻计量的内容。该书的出书,标志着计量史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同年,丘光亮的另一力作《我国古代计量史图鉴》由合肥工业大学出书社出书,该书图文并茂,中英文并重,它的面世,为遍及计量史常识,向国际介绍我国古代计量供给了一个优异读本。2005年,笔者与孙毅霖等联袂完结的《我国近现代计量史稿》一书由山东教育出书社出书。该书是榜首部探求我国近现代计量史的学术专著,它的出书,使得我国计量史真实有了一个从古代到现代的完好头绪。
任何一个学科系统的树立,都要处理它面对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计量史也不破例。对此,笔者继该书之后,除了持续对计量史自身史实进行研讨之外,也对计量史理论问题做了一些讨论,对比如学习和研讨计量史的含义、我国古代计量的社会功用、我国计量展开的前史分期问题等,做了开端的说明。
前史分期问题是前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对前史分期问题的研讨,曾一度成为我国前史研讨中的五朵金花之一。而我国计量展开的前史断代问题,曩昔则从未有人讨论过,笔者经过讨论,提出我国计量的展开可大致划分为传统计量和近现代计量两大类型,包含7个前史时期。传统计量随国家形状的展开而展开,至秦始皇一致我国而根本构成,这是其展开的榜首个前史时期。王莽时刘歆对衡量衡规范的考订和对衡量衡理论的剖析,标志着传统计量理论的构成,这是我国计量展开的第二个前史时期。之后,传统计量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前史展开阶段,即绵长的调整和展开时期。明末清初,传教士进入我国,带来了西方科学,促成了一些新的计量分支的诞生,为传统计量向近代计量的转化预备了条件,这是我国计量展开的第四个前史时期。进入民国今后,南京国民政府对新衡量衡规范的拟定和推广,标志着传统衡量衡准则和理论的与世长辞,而新的计量准则因为战乱等多种要素,并未相应地树立起来,这是我国计量展开的第五个前史时期。新我国树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一方面活跃从事一致计量准则的作业,一方面尽力树立习惯经济展开的新的计量品种,完成了计量作业由传统向近代的改变,是为我国计量展开的第六个前史时期。“”完毕今后,我国计量在法制化的路途进步入了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新阶段,进入了其展开的第七个前史时期,即我国计量的现代时期。
除了对计量史理论问题的讨论外,个案的计量史研讨也很多呈现。《我国计量》杂志从2002年专门设立了“计量史话”栏目,刊载了很多计量史文章。有关学术杂志也登载了不少计量史研讨的文章。2005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为计量史设立了专门的分会场,这在国际科学史大会的前史上尚属初次,会上有8篇计量史论文进行了沟通,这中心还包含我国学者提交的3.5篇(其间一篇是中外合著)论文。2009年夏在布达佩斯召开了第23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作者和日本学者松本荣寿的提议下,会议再次为计量史设立了分会场,会上提交了15篇计量史论文,其间我国学者提交了7篇,占到了近半壁河山。此外,以衡量衡史或计量史冠名的博物馆也相继呈现,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研讨生也有多人以计量史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这些都标志着计量史研讨在我国的展开。
国外学者对我国计量史的研讨也颇有可称道之处。日本计量史学会前理事长岩田重雄多年来致力于讨论文明来源与计量的联系,对中日衡量衡演化也做过深化研讨。《我国科技史杂志》2008年第1期刊载的由他编撰、关瑜桢翻译的《我国计量对日本的影响》一文,便是他的系列讨论中的一篇。该文经过对中、日两国衡量衡标准的详细比较,发现其前史改变趋势完全一致,证明了日本古代衡量衡是我国衡量衡传入的成果,日本衡量衡在其演化过程中深受我国衡量衡的影响。该文有理有据,证明令人信服,是一篇优异的计量史学术论文。此外,德国学者Hans Ulrich Vogel、Konrad Herrmann等亦曾宣布过多篇有关我国衡量衡史的文章,Vogel还与Ulrich Theobald一道,整理了我国、日本和西方的我国计量史文献索引,并编纂成书,公之于世。Herrmann则将我国计量史置于国际文明展开的大布景下,编撰了《我国和西方计量展开的比较》(A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trology in China and in the West)一书,该书已于2010年正式面世。在此之前,我国计量史现已走向了国际。《计量史话》的出书,引起海外重视,加岛淳一郎先生将其译成日文,日本计量史学会学报《计量史研讨》自2002年起开端连载。现在,Herrmann作品的出书,将使国际在更大范围内了解我国计量史。
全体来说,相对于我国科技史的其他学科,计量史的研讨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计量史范畴还有许多课题值得讨论,例如对古代计量人物的系统研讨现在就比较短缺。实际上,就已有的我国计量史的研讨而言,都存在着见物不见人这一一起缺点。研讨者多重视对衡量衡器物的考证,对典章准则的剖析,却疏忽了计量学家的存在,疏忽了详细人的效果。科技活动的主体是人,计量的展开离不开计量学者的辛勤作业,疏忽了对他们的研讨,不可能取得对我国计量史的全面知道。鉴于这种知道,作者以曩昔出书的计量史话为根底,增加了对我国前史上各个重要前史时期出色计量学者的作业的介绍,构成了本书。对我国古代计量各范畴做分门别类研讨,一起对古代计量范畴出色学者的作业做简明介绍,企图对已有的计量史研讨的薄弱环节有所补偿,期望借此推动我国计量史的研讨。
——摘自《量天度地衡万物:我国计量简史》,有改动,作者关增建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